4月19日黄昏,动听的长笛演奏声从坐落哈尔滨中心大街与花圃街交口处的一座修建阳台飘出,慢慢拉开了百年老街春夏音乐表演的前奏。在接下来的数月里,“灵动音符络绎经典修建,华美乐章流动百年老街”将成为这儿的常态,招引国内外游客接连不断。事实上,全长1450米的中心大街自1900年诞生以来从不缺少“人气”。密密麻麻的欧陆修建、特征明显的文旅活动、时髦前沿的商业业态继续焕发着百年老街的魅力,让市民游客在这个“文明地标”、在这张“城市手刺”中纵情感触哈尔滨百年的文明根由,领会这座城市独有的浪漫、时髦、高雅气质。
每一条老街都是一座城市的前史折射,中心大街也不破例。当横跨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延伸到哈尔滨,松花江南岸的古河道渡头成为卸货码头,运送铁路器件的马车在沼地和苇塘中碾出一条泥泞的土道向南延伸,不计其数的修路工人在这条土路两边寓居。1900年,这条土路有了姓名——我国大街,1925年更名为“中心大街”。西方文明的一起带入,让街区内的修建风格出现多样化。从文艺复兴风格到巴洛克风格,再到折中主义和新艺术运动风格修建,每一栋修建都显示了西方修建艺术的精华,构成了中心大街共同的欧陆风情,让这条百年老街有了“修建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中心大街现有欧式及仿欧式修建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市级维护修建13栋。为便利游客了解每一个修建的特色和前史故事,中心大街办理委员会工作室使用数字化的方法设置二维码,市民和游客扫码即可听修建、看修建、读修建,探寻老修建的‘宿世此生’。”中心大街办理委员会工作室主任宫剑虹说。
在百年老街上,不仅是修建,修建里承载的业态也蕴含着许多前史印记。老街转角处,一家悬挂着“始于1901年”招牌的西餐厅让游人停步欣赏。韶光沉积的老胶片、纸页泛黄的留言册、再现前史的收银机……特别是西餐厅走廊止境陈设的那架产于19世纪的陈旧钢琴,斑斓的琴身、缺失的琴键、脱线的琴谱,似乎都在叙述着前史故事。百年老街上的一家宾馆内,藏着118年前的老电梯,弹性的铁栅栏门、按动式的电钮,跟着电梯每上一层仿若重温百年岁月的一段。
中心大街诞生不久便成为了闻名的商业街,时至今日,茂盛仍然,由于中心大街追逐潮流的脚步从未放缓。伴跟着近年来街区改造、业态晋级力度的继续加大,这条百年老街不断被赋予新注脚。酒吧、咖啡馆、鲜花店等新式业态悄然入驻带来的不仅是1450米主街的生机爆发,25条辅街也一起被注入新的内在。在百年老街上,人们不再是逛逛看看,而能够在一个个看似随性实则用心打造的环境中,寻得一份休闲,觅得一丝惬意。
刚刚曩昔的这个冬季,“尔滨”火出了圈。作为“必打卡”的抢手景区之一,不论白日,仍是黑夜,中心大街都是人潮涌动,日均客流量超越40万人次。
现在,中心大街办理委员会工作室正在深挖赤色旅行资源,规划推出赤色主题线路,让市民和游客跟随赤色脚印,寻找赤色回忆,传递赤色精力。“现在,咱们正在全力策划中心大街步行街继续改造提高项目,加大业态调整、招商落地、商文旅交融、活动策划等工作力度,深耕文旅交融,深挖前史背景和文明、民意习俗、欧陆时髦等资源,从时节、主题、方式多角度考虑,打造更多沉溺式、互动式、体验式商文旅交融新业态。从旅行服务、设备、环境等方面逐渐加强办理,提高暖心服务气氛,擦亮中心大街春夏旅行品牌。”宫剑虹说。(记者 马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