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24岁的带着200多位手无寸铁的学生,只用了一招,就将3000多名正规军击溃,且没有造成任何的伤亡。这是主席第一次指挥战斗,就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果,主席的军事才能令人惊叹。那么,当时究竟是啥状况,需要主席一个学生来承担重任,他又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呢?
。这些溃军经过多日赶路,早已经缺衣少粮,他们本以为学校里都是一些文弱书生,企图进去打劫一番。可当他们走进才发现,
就连门口,都有人24小时巡逻。这些溃军本来就毫无斗志,见到这一幕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开始僵持起来。此时的学生们也察觉到了溃军的意图,内心非常慌乱。但是面上还是显得胸有成竹。几天后,溃军败下阵来,主动撤退。面对这次不可置信的胜利,学生们欢欣鼓舞,但是主席却没这么乐观。
事实证明,主席的预判没错,在这小支部队的身后,还跟着一大只溃军。他们此时距离学校已经不足十几里地。
虽然已经在学校内部进行相对有效防御,但是这些防御工事遇上大部队,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这时候,主席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举动。那就是主动出击。要知道,现在主席手中的学生
。双方一旦交火,学生们的胜算非常低。既然火力拼不过,那就靠智取。根据主席的判断,这些溃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过是纸老虎而已,根本不足为惧。而主席这么想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他们打了败仗,就如同惊弓之鸟,
而他们的这一心理正好可以被主席运用起来。想到这里,主席立即前往长沙市警察局,说明自己的缘由,并申请了100多名警察协助。而这300人,都有主席统一指挥。面对敌众我寡的兵力,主席没有丝毫的慌张,
而在这些路线中,中路可以与溃军正面对抗,无疑是最危险也是最重要的路线。而这条危险系数五颗星的路线主席决定亲自上阵。从中就可看到主席非常人能比的气魄。而其余两路则绕到敌军的侧方,阻断敌军的退路。
,因此被充当为最后一道防线。主席的计划层次分明,显示出其高超的军事才能。
分工完成后,大家就开始等待时机。而这个时机,就是晚上。要想装作人多势众的样子,势必要迷惑敌人的视线。而这一点,只有晚上才能做到。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大家开始在溃军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很快,具有3000多人的溃军就出现了。主席见状,立即示意警察鸣枪。随着三声枪响,
不过,在平常普通不已的鞭炮,在这些溃军耳朵里却是催命的枪响。与此同时,大家还伴随着阵阵嘶吼声。眼看他们已惊慌失措,主席再次释放信号,接着,一些写有“桂”“湘”“粤”字的灯笼在四周亮起。事实证明
戏已经演到这种地步,主席适当的出现,给这些溃军一条生路。面对主席的劝降,这些溃军哪敢有半点犹豫,
大家对主席的这一战绩赞不绝口。不过,俘获溃军的同时,新的麻烦也出现了。这些溃军虽然已经被俘获,但是一定不可以长时间呆在这里,否则很容易识破学生们的身份。到时候,事情就会变得更糟糕。对此,主席思来想去,决定遣散他们。遣散之前,主席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第一,继续当兵,第二,解甲归田。
于是,主席将这些溃军带到一处隐蔽的地方,将他们的收缴。与此同时,主席还派出几个人赶往长沙警局,让他们派兵增援,以震慑敌军。不一会儿,警局以及湖南一师的所有人员都来到了此地。现在夜色漆黑,这些溃军只见到大批部队,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反抗行为。缴枪后,主席为他们每人筹够了几元路费,送他们回到了家乡。
那么,主席是如何提前部署的呢?有一天,城中突然流言四起,宣称长沙城要有巨大灾难。这一奇怪的言论引起了主席的注意,仔细打听后,才知道傅良佐的军队正在溃败,而他们下一个落脚点,就是此地。这一条消息让主席大吃一惊。大家都知道,
与此同时,校长孔昭绶也收到了消息。为了以防万一,孔昭绶组织学生们开始撤离。在这个关键时刻,主席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解决方法。主席认为,现在外界正处于一片混乱,学生们手无寸铁,一旦在撤离途中遇到了敌军,很容易受到重创。除此之外,学校的人员一旦撤退,这些溃军占领学校就如同踏入无人之境一样。
非常容易。到时候自己在想夺回学校难上加难。听完主席的分析,孔昭绶也开始思考这些后果。必须得说,撤退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见校长有所动摇,
。并将保卫学校的任务全权交给主席处理。这虽然是主席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但是主席丝毫没有慌乱,反而将战前准备做的井井有条。
我们来看一下主席具体的做法。由于湖南一师位于交通要塞,经常受到外来军阀的抢夺。他们的这种行径严重干扰了学校秩序。为了杜绝这样的一种情况,孔昭绶加强了对学生们的日常训练,打算组建一支学生志愿军。在组建志愿军时,主席踊跃报名,并担任了志愿军当中的连长。此时,
主席将志愿军中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选拔出来,让他们担任组长,借着将整个部队分为多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组小组负责搬运学校中的所有桌椅板凳,用他们堵住校门,节省人力为了以防万一,
在大家做好防护后,主席组织大家扎来了很多石块,开始利用学校的地形构建防御工事。
另外一组则负责上山砍伐竹木。并将他们削成锐利的尖峰,插在校园的墙壁上,防止溃军翻墙而入。剩余的学生则负责在门口站哨,轮班巡逻。在主席的一系列部署下,这些溃军要想攻进来十分艰难。那么,这支溃军是哪只部队呢,为何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以及召集国会。他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孙中山先生,双方之间的火药味愈发浓厚。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随着运动的不断进行,段祺瑞的势力不断受到打压。为此,段祺瑞决定用武力来此次活动。于是,他派出傅良佐为湖南督军,带着北洋军与孙中山的国民军开始作战。
一个月后,北洋军惨败,只能向长沙方向撤退。而他们撤退的必经之路就是湖南一师。这才有了这场经典战役。在得知溃军即将入城后,湖南一师人心惶惶。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即撤退。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当今的危险局势。一旦他们在撤退途中遇到溃军,这些溃军定不会绕过他们。而且学校一旦失守,
别说难以夺回,就算是成功夺回,也已经没办法与之前相比较。在这种危急关头,主席理智的分析了这些利弊,并劝导校长留下来,大家一起抵抗敌军。而主席的表现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敌军还没入城时,
但是面对更大规模的溃军,主席没有坐以待毙,反而主动出击,将300人的威力扩大了数倍,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将他们成功俘获。在战后,主席也怀着广阔的心胸,特意为他们筹集了钱财,让他们安全回家。这种种作为实在是令人敬佩。我们要永远感恩这些革命家为我们的付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