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杏彩官方网 > 不锈钢护栏
不锈钢护栏

巴南道路“塌陷谜团” 修复为何迟迟不动工

时间:2024-11-18 来源:不锈钢护栏

  巴南区李家沱曦园柳镇的居民万万没想到,出行主干道垮塌后,将近两个月不见修复,如今公路被封闭,给居民们出行带来困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为啥这么久道路都没有修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记者日前赶赴现场调查。

  记者近日来到曦园柳镇小区外面的柳镇支路,这条路全长约一公里,双向6车道。小区物管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小区分三期,有近5000户住户,这条路是小区一万多居民的主要出行道路。

  在柳镇支路的下端靠近红光大道的地方,公路已经被铁板封闭,铁板上没看到任何关于封闭的解释公告。在封闭的铁板里面,豁然出现一个六米见方、深四米多的大洞,整整一个车道以及旁边的人行道和花台已经消失不见,人行道不锈钢栏杆的一端悬在空中。记者看到,公路下面直径约半米的污水管道被拦腰截断,污水直接流在洞里,发出难闻的臭味。没有垮塌的公路路基下方也已经出现空洞,行车确实有隐患,封闭公路的措施做得很到位。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大约在9月初,这里塌方出现了一个洞,当时还没这么大。从他提供的照片上,记者清楚看到,当时这个塌洞只涉及人行道和花台,公路只垮到道边线位置。那天相关部门就把公路做了封闭,禁止通行,但10月份这里发生二次垮塌,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比较奇怪的是,整个塌方形成了100多立方米的空洞,也就是有100多立方米的土石陷了下去,难道之前公路下面是空的?仔细观察塌陷的洞底,记者看到下面确实还有小洞,而污水管排出的污水也没有造成积水,随着下面的小洞被排走。

  记者询问了附近多位居民和商户,没人能说清为什么会出现塌陷。曦园柳镇小区建成已经十几年,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公路垮塌的现象。

  塌洞附近几家小店老板告诉记者,道路封闭快两个月了,这里就成了交通死角,人流量大大减少,已经严重影响生意。

  记者看到,曦园柳镇小区居民出入主要依靠这条道路,道路封闭后,居民走红光大道、渝南大道都被迫绕道,只有到渝南分流道不受影响。几位居民对记者表示,原来是两头通行,现在被封闭一头,剩下的渝南分流道出口在早上就会拥堵,给居民通行带来很大不便。

  至于为什么对塌洞围而不修,居民们有各种传言。有的说是管辖权没有厘清,塌方既有公路,又有人行道和花台,分属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在扯皮。有的说维修经费没有解决,街道认为应该小区物管出钱修缮,小区物管却认为这是市政道路,理应由市政来修。还有的说是塌方地点靠近主干道红光大道,支路和主干道归不同的部门管,维修责任到底归谁还没确定。更有离谱的传言,说经费已经拨下来,被挪用了。

  记者采访了多位居民,没有一个明确表示知道塌方迟迟不修的原因,最多的表述都是“听说”。不过随着传言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多位居民告诉记者,10月下旬,花溪街道在这条路上重新划线设置收费停车位,将原本双向6车道的公路划得只剩下双向2车道,进一步加剧了出行拥堵。

  针对居民们的种种传言,记者首先采访了小区物管,物管负责人明确表示,塌方为什么一直不修,物管不清楚原因,但是并没有相关部门要求物管出钱的事情。

  记者随后两次采访柳镇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只是听说维修报告打上去了,还在走程序,对于为什么拖了快两个月,工作人员解释:“公路的移交和权属单位需要确认。”至于这条公路的维修到底归谁管,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只是表示之前有巴南区相关部门曾到现场勘查过。

  记者致电负责公路维修的巴南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在问询了各部门后告诉记者,他们不清楚这个事情,也没有收到下面报上来的公路维修报告,他们只负责主干道的维修,支路和背街小巷属于镇街维护。

  随后记者花了一周时间多次致电花溪街道,并去到街道负责公路维修的规建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知道这件事,已经给区政府提交了报告,但不清楚为什么一直没有维修,具体情况只有相关领导清楚。记者辗转联系上该领导,他解释了原因。他说,几十年前,这里有一条河沟,后来城市开发过程中,采用箱涵方式把河沟埋在了地下,而箱涵采用条石和砖头砌成,下面的箱涵有可能出现了多处垮塌。从岔路口过来到垮塌公路这一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区里面正在组织对维修方案进行论证。至于为什么需要花两个月?他说,技术上不归街道管,是区住建委在负责。对于无人出钱的传言,他一口否认:“不是钱的问题,再困难也要修。我们是想把方案论证得更细致,不要修好了又垮掉。”至于什么时候能开始动工修复,他表示由区里面负责布置,自己不清楚,估计至少还要一个月,说不定时间会更长。

  记者对于曦园柳镇支路垮塌的采访,可谓一波三折,本以为很容易厘清的过程,却多次碰壁。没有人拒绝回复,最大的原因都是不清楚内情。

  对于垮塌公路的处理,相关部门应该说尽到了责任,在垮塌当天就对现场进行了警示处理,并迅速采取了封路的措施,保证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至今没有造成任何行人和车辆的损失,可见相关部门处置得当。但是在至今近两个月的封路中,记者了解到,街道没有发布任何公告,也没有委托社区、物业对此事进行解释,导致传言四起。

  近年来,记者多次深入基层采访,深切感受到我们的基层政府在民生回应和管理创新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众多数字手段被引入城市管理中,对老百姓的呼声也是及时回应。但是,以本次事件为例,相关部门其实一直在推进,但缺少与老百姓的沟通,尤其是这种涉及上万人的举措,其实只需一纸公告,告知群众相关部门正在做什么,不至于流言四起。

  超大城市治理一直是件考验管理者智慧的事情,这种智慧不仅仅在于更多先进手段的引入,同样在于人民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照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多一点沟通,相信我们的基层治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人民网重庆10月29日电 (陈琦、刘敏)10月29日,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下称“交通执法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在渝北区人民法院诉调速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重庆市首个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行政争议领域的专门调解组织。…

  人民网重庆10月28日电(陈琦)10月28日,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启动暨创新成果训练营开营仪式在高新区启动。大赛分为线上报名、线下初赛、成果培训营、复赛、决赛等环节。…

  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胡虹摄 人民网宜宾10月28日电 (记者胡虹)28日,“奋楫争上游·改革‘四重’奏——‘川渝一盘棋·唱好双城记’”网络主题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启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